曾經和一個律師開玩笑,他說:『你們醫生的白袍是為了保持清潔還是要掩蓋你們的黑心要錢?』我回答他:『就像你們的法袍,黑底中間滾白邊,是不是有時為了收入,黑的也會講成白的那樣!』醫師這個行業,雖然每位醫師的個人主觀判斷都很強勢,但到了最後影像醫學、實驗室檢查和病理切片報告乃至大體解剖都會把每位醫師的判斷做一個不容質疑且統一口徑的定奪!!法律就不太一樣,每位律師不只是一本六法全書可以各自表述,而最終的結果也可能只是多數決而已,很難有最後的定論;而做出決定的人,如果是在大陸法系一般是三位法官溝通協調表決,而海洋法系則是十二人陪審團乃至大陪審團的投票定江山。

   在世人的眼中,律師和醫師都是高收入行業。但是就如同醫學界的前輩所告誡的,如果一個醫師的眼中只有病症而沒有病人那一定治不好,如果醫師眼中只有錢那就根本不用醫治了!而律師這個行業也是如此,雖然說一個律師可能站在原告或被告的正反兩方,但是釐清事實的真相再為當事人獲得最大的利益,才是所有執法人員心中應該有的那把司法天平的呈現,如果他的眼中只有錢或者有其他個人的恩怨情仇參雜其中,那就只能說是完全失格了!律師這個行業的難處是自己不一定每次都站在正義那一方,司法天平的兩端尋求的是平衡而不是絕對的正義或勝負,這是人所共知的事實。但是如果律師的心中沒有要去釐清事實的真相,而只是求盡快地解決案件擺脫麻煩,那麼就像醫師為了下班而隨便對病人做出處置,是真正的失職了。

   律師因為常常要以個人或事務所小團隊去對抗執法機關那個大怪獸,所以在偵探推理小說中通常會被塑造成正義使者或英雄的角色,E.S.賈德納筆下的派瑞.梅森律師大概是最眾所週知的人物,而派瑞.梅森最為讀者稱道的是不只能夠幫被冤枉的人平反,更是把那些企圖利用訴訟技巧逃避制裁的人繩之以法。一般說來,也只有在海洋法系有陪審團制度下才容易有高潮迭起的『法庭派』推理小說產生;日本雖然有高木彬光、和久峻三等作家創作符合大陸法系的『法庭派』推理小說,但是依然只有在浩瀚的推理小說中佔有極少數的地位。因為在海洋法系的法庭本身都會產生張力勝過偵探推理小說如辛普森謀殺案的案件審判,出現精彩的『法庭派』推理小說也就不足為奇;至於在大陸法系如我國的法庭,法官個人的權力極大,有時宛如古代的皇帝那般『聖躬獨斷』、『聖心獨裁』地心中自有主見,律師再如何使出渾身解數也是徒然。試想,已經先入為主的威權心態,甚麼時候可以接受其他看法呢?

   『生不入衙門』是中國和台灣很多人相同的不信任法庭的經驗,最主要的原因是法庭上的輸贏常常取決於法官個人的主觀判斷和其心中自有的主見,而非真正的事實和證據。台灣有了延宕十多年的『蘇建和案』、『陸正案』其實是可悲的,因為一個司法審判已經到了「被告不服氣,原告不滿意,判決有爭議,社會都忘記」的地步,那就像一場令人含悲的鬧劇了。司法的天平如果不能真正地維持它的平衡,那麼遲來的正義終歸不是正義!


chen908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一直很喜歡歷史,從正史乃至歷史小說或稗官野史,都在我的閱讀範圍之中。而也由於推理小說的閱讀訓練,讓自己對於歷史背後的真相能夠看得更清楚。因為歷史是勝利者所書寫的,畢竟也只有留存下來的勝利者才能藉由編故事來糊弄後人!

例如所有的歷史教科書和『新唐書』、『舊唐書』、『資治通鑑』裡面記載的「玄武門之變」,幾乎都是顛倒是非,胡說八道的事。一般都說「玄武門之變」是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要謀殺秦王李世民的佈局,結果卻被尉遲恭(對,就是那個黑面門神)為首等天策府將士反戈一擊,殺了他們兩個人。這真的是『做賊反喊抓賊』了,怎麼有佈局要謀殺秦王的太子和齊王不帶家將護衛,反而是被害者秦王有家將隨身?這真正是掩耳盜鈴、欲蓋彌彰了。這些眛著良心的話倒也說的出來,莫怪李世民要求查閱起居注的事情會發生了!其實明代的吳承恩在寫『西遊記』的時候,在唐太宗遊地府那一回書就已經說出來了,真的是「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真相就是時間的女兒呀!


chen908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比較忙的 一個月,看書的時間少了,不知道做甚麼去了!

 

10.01 【小說】《上帝之柱 1:燃燒的聖堂》肯弗雷特/漫遊者:尚未閱讀。
10.01 【小說】《畢業-雪月花殺人遊戲》東野圭吾/獨步:75分,以前曾在皇冠出版過,加上當時作者還未跳脫校園推理的範疇,少了幾分魅力。

10.01 【小說】《重生》桐野夏生/麥田:尚未閱讀。

chen908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從開車來回萬丹和高雄之間上下班,回家的時間省了半個小時,看推理小說的時間也少了.以前坐火車每天可以多一個小時來閱讀,現在卻已經不能了.因此雖然出版的中瞤推理小說幾乎都有買下來,卻很難全部把它看完.堆積如山的未讀書,自己頭痛,老婆大人也不太滿意.真是兩不討好,有時想先把書看完再買,卻又怕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真是兩難.只好自己阿Q一下,如果有一天,推理書市又沒落,我就有很多書可以看了.當然,我希望這一天永遠不要到來.

    2010新計畫之一就是加快閱讀腳步,希望這不會像我的減肥計畫,一直都是只說不做.


chen908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冬陽對我提出了一個新企劃,我個人覺得不太可行,嘗試用另一種方法來寫寫看吧。
11.04 【小說】《計時遊戲》蘇珊.雅諾特.史密斯/高寶:尚未閱讀
11.10 【小說】《擂台化妝師》不知火京介/臉譜:78分,讓人看到了日本職業摔角運動的另一面,不愧是江戶川亂步得獎作。
11.10 【小說】《FISH STORY 龐克救地球》伊坂幸太郎/獨步 70分,我還是不太能適應伊坂的作品,並且太電影化了。
11.16 【小說】《血之罪》安諾德.英卓達尚/皇冠:73分,冰島的推理作品似乎和瑞典的作品有異曲同工之妙,社會省思大於推理。

chen908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常常在電子媒體看到所謂『勞資和諧,共創未來』的假話!因為不論是在資本主義、社會主義或共產主義的現代社會中,勞資關係永遠是站在對立面的。由於人性的自私,天底下的老闆每一個人都是『希望馬兒好,又希望馬兒不要吃草』的想法,最好員工可以全心犧牲奉獻卻不要拿錢;而世界上的員工那一個人不會希望『錢多事少離家近,位高權重責任輕,福利多多設施好,不要打卡最貼心』,最好能夠老闆拿的比我少。至於天底下的勞資關係之所以還能平安運作,就是因為能夠在各盡所能的情形下,各取所需以求維持生存。所以,一旦公司結束營業或轉手經營,勞資雙方撕破臉的情形時有所聞,能夠和平且理性分手的少之又少!而「血腥遣散費」的故事背景就是建立在這樣的一個奇特的關係之中。

   看到「血腥遣散費」這本書就讓我不禁想到日本驚悚小說「大逃殺」,他們相同的地方是把平時看似和諧的關係置於特殊的環境時空之中,把這兩個關係的各自表面假象通通撕破。勞資關係和諧原先就是一個笑話,只是因為有外來對手競爭和獲利以維生的需求才會一致對外,一旦外在因素消失,這個力量就會轉化成對內,無疑地也就會上演「血腥遣散費」;而師生互相教學相長其實也是騙人的空話,因為老師一直在引導學生的競爭意識,而學生也一直在互相卡位踩下同學以求自己可以名列前茅,如果原來所有的升學向上和外在競爭的壓力都消失,那麼單單為了求生存的時候就會變成「大逃殺」!這些作品其實都赤裸裸地把『人是動物』這個明明眾所周知卻又故意視而不見的因素拉回到真實的世界裡,我們人類原先就是動物世界裡唯一殺戮卻不是為了填飽肚子的動物,一旦遇到了特殊的時空和良知的道德限制消失,人性就不知伊于胡底了。

   看到「血腥遣散費」中提到的間諜和情報機構的關係,也讓我想到了約翰‧勒‧卡雷(John Le Carre)的作品,「冷戰諜魂」中史邁利的感想是那麼地無奈,間諜一旦沒有了利用的價值,就會變成了組織的棄子!其實企業員工的命運也好不到哪裡去,即將退休的老員工又要拿走一大筆退休金,無良的老闆若非苦無機會,也一定想將他們當棄子排除掉。而「血腥遣散費」中的血腥場景和幽默筆調卻讓我想起了香港電影「買兇殺人」的黑色幽默和荒誕不經;附帶一提,這部電影是我個人最欣賞的港片之一,廣東原音的更是極品。

   「血腥遣散費」這一本書竟然能夠讓我有這麼多聯想和感觸,這倒是我個人始料未及的。您有被遣散的可能嗎?「血腥遣散費」雖然不能幫助你逃過一劫,但在等待謎底揭曉前的徬徨無助又難以啟齒的時刻,這本書倒真的是可以讓我們的心中不滿多少得到一些平衡和補償吧!

         

chen908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看完第一本『龍紋身的女孩』到這一本『玩火的女孩』,我一直有著和『龍紋身的女孩』封底的「周日泰晤士報」的書評有著相同的感覺,我個人應該要對作者史迪格.拉森這位作家同時致敬也致哀,因為這位瑞典的犯罪驚悚小說作家讓我們看到了極為精彩且扣人心弦的推理作品,卻這麼天不假年地在五十一歲就英年早逝了。

   雖然說實話不太好,但是還是要強烈建議讀者如果要閱讀本書『玩火的女孩』之前應該是要先看過第一部的『龍紋身的女孩』較為恰當。並不是『龍紋身的女孩』比『玩火的女孩』好看,反而『玩火的女孩』是很少見在系列作品中續集能夠比第一集還要好看的作品;之所以推薦在『玩火的女孩』之前先看『龍紋身的女孩』的原因,是因為在這本書對主角的性格描述最為清楚。尤其女主角莉絲.莎蘭德的整個性格在『龍紋身的女孩』中更是表露無遺,看她如何在困境中對付欺負她的惡質律師,看她如何以其高超地行動技巧和電腦專長幫助男主角麥可.布隆維斯特擺脫進退維谷的困境,看她的直率與脆弱心靈,有了這些印象做基礎,都將會使得讀者在閱讀『玩火的女孩』的時候更能體會莉絲.莎蘭德為何會因為一連串的惡意設計,而讓她成為瑞典的全民公敵。

   有人曾經批評推理小說是不切實際的腦力遊戲罷了。但是本書的作者史迪格.拉森利用了他個人新聞記者的豐富資歷和經驗將他個人在生涯中看到的社會黑暗面和國家官僚的各種不當處置都利用其創作加以針貶。這一方面也就是有點類似於日本社會派推理小說的做法,但是作者史迪格.拉森卻是讓書中男女主角個人特質極為明顯,反而成了另一種名偵探的形象魅力。而這種形象魅力再加上史迪格.拉森個人說故事的能力極強,因此不論我個人是在『龍紋身的女孩』或者是『玩火的女孩』的閱讀經驗,都是一旦打開書頁就是一口氣讀完才能歇手。而在我印象中,這樣無庸置疑就是代表這小說的故事性極強,情節極為吸引人,才會讓我產生這種反應,否則我早就會中斷閱讀轉而另行閱讀其他作品了。

   我個人對本書感到好玩的是,在我們普遍的印象中,瑞典是一個高度成熟發展的社會福利國家,對於全體國民幾乎是從出生到墳墓都能做到最好的照顧,可以說近乎理想國或者大同社會的實踐版。但是不論是麥.荷瓦兒及派.法勒的『馬丁.貝克刑事檔案』、賀寧.曼凱爾的『韋蘭德探案』乃至史迪格.拉森的『千禧系列』三部曲這些犯罪推理小說卻一直在把瑞典這個國家的高度福利社會制度下所產生的黑暗面掀開,讓讀者感覺這個制度似乎也不如一班人想像中美好。其實不然,這些作家的作品也只有在瑞典這個有高度反省力的國度才能公開出版,也同時讓讀者更能正面地注視這些問題,雖不能說「文以載道」卻至少已經算是「寓教於樂」了。台灣本土推理創作者其實亦可以努力地朝這方面來看齊,可能會因此讓創作有了新的方向和吸引讀者的力量。

chen908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最近幾個月幫博客來推理館選書讓自己有點喘不過氣來,每個月至少有五本推理嚴選書要看甚至誇張到最高紀錄有八本的情形。這個經驗,讓我突然發覺編輯這工作不好玩!因為有以下的原因:

1.        因為這不是徵文獎競賽,所以所有稿件水準都無庸置疑,因此一定要全本讀完,而有的書的厚度會讓人快要瘋掉,雖然我看書的速度很快,卻也不太輕鬆,真的不知道編輯大人們怎麼會受得了日復一日地在這惡夢中循環。

2.        如何取捨呢?真的每本書都有其可觀之處,讓人不知道如何取捨,決定哪一本書該進入決選。想來編輯們也是常常陷入這種天人交戰的情境中,真是辛苦。

3.        我突然體會有中國文友在網路上說他們不能接受台灣書籍編排方式的痛苦。我竟然發覺由左至右的橫排方式竟然讓我的閱讀速度慢了四成,真的是非常辛苦。

chen908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完柏青的「滅蜀記」後,發覺他也把推理的手法運用在這本歷史小說中,讓我非常驚喜。說句實話,台灣本土推理小說創作還真的很少有歷史這方面的素材挑戰,「滅蜀記」雖然不是推理小說,但是這似乎也是一條新的路。其實就像拿破崙的名言:『歷史只是大多數人同意的故事而已』,歷史原先就有很多推理想像的空間,也可以拿來推理一番的事件更是多不勝數。日本戰國時代的『本能寺之變』就被加藤廣在台灣就出版了「信長之棺」和「秀吉之枷」兩本歷史推理小說;而鐵伊的「時間的女兒」更加是標準的歷史推理小說。

   台灣少用歷史當推理素材可能是較少去思考歷史背後的真相所致,大家都直接接受教科書的敘述。拿岳飛的風波亭謀殺案來說,歷史書都說秦檜是主謀,這是不太合理的,但是我們卻都理所當然地接受,因為正史書上這麼說;其實只要想一想就知道這是所謂的『為尊者諱』的觀念作祟所致。試想秦檜哪有謀殺岳飛的動機呢?岳飛北伐失敗誰獲利最大呢?宋高宗趙構!畢竟,徽、欽二帝一個是伯父,一個是堂哥,救他們回來之後,自己別說當皇帝,可能連命都保不住;唐朝玄宗被兒子軟禁就是前車之鑑!而明朝的『土木保之變』幾乎是類似的情形,英宗回來果然殺了景帝還順便把有功的于謙宰了,所以宋高宗聯合秦檜謀殺岳飛也是保命之舉,認真說來頂多是防衛過當罷了。曾有小說家言,岳飛曾喊冤不止,故輪迴重生為于謙才知道自己取死有道,雖說是怪力亂神卻也把真相揭露出來!其實也不能怪宋高宗棄徽、欽二帝於不顧,想當年宋高宗的祖先宋太祖趙匡胤可能就是死在他弟弟宋太宗趙光義也就是徽欽二帝的祖先手中,皇位才會『兄終弟及』的,這段『斧聲燭影』其實也是宋初的一大疑案,值得推理一番的!

   其實歷史推理創作的素材不少,期待有機會看到我們自己的歷史推理作品在台灣出現。


chen908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讀書報告---春天八書

  **個人評價等級:$$$$$---精采絕倫,非看不可;

                  $$$$---絕妙好文,不看可惜;

                  $$$---水準之作,值得一看;

chen908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由於涉入推理小說界較深,個人和出版社的編輯與作家或多或少都有較深的接觸。曾有編輯對我說,出版翻譯作品時編輯的責任較少,反之出版本土創作的時候編輯個人的責任就大了。理由很簡單,因為會被注意到而引進的外國翻譯作品基本上不是暢銷書就是文學獎的得獎作,再不然也是名作家的作品,賣的不好,至少可以用『國情不同,讀者不易接受』當個卸責的理由;本土作家如果沒有甚麼光環加持,又賣不好,那編輯只能自己扛責任,承認說是自己眼光不佳了。編輯是領老闆的薪水的,一旦失誤過多,出版界可沒有小聯盟讓你去養傷,而是像中華職棒的洋將,直接請你走路。所以,編輯對於推出本土推理戰戰兢兢也不是沒理由的。我也曾經聽過出版社的編輯抱怨,有一個有志於創作推理小說的推理同好向他自我推薦,結果每次編輯向他問稿件寫得怎麼樣,結果永遠只有開頭那三千多字,還改了在改,不知道有沒有完稿的一天!這位編輯和那位作者還是熟朋友,連熟朋友都可能開天窗,又怎麼怪出版社編輯不給本土的推理作家一個嚐試的機會呢?而據說這種情形還不只是發生在一位創作者身上,也不只是僅僅一位編輯遇見相當類似的情形了。

長時間以來,我一直和一些本土的推理創作者相識,最常聽到的抱怨是為甚麼出版社對本土推理創作一點都不肯投資,也沒啥沒興趣呢?其實,雖然說是『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但真的有那麼多千里馬嗎?作家應該是先持續創作不輟,且能夠和文友與編輯多多交流,一再修正自己作品的缺點才是。否則,自己沒有先做好準備,一旦機會來臨也只能眼睜睜地看它溜過去,不是嗎?不應該苛責出版社和編輯,他們也是要求生存的。其實出版社編輯們需要的不是去了解或懂太多類別的推理小說,否則評論家們吃甚麼?其真正需要的反而是懂得現今市場的風向球和迅速判斷出一本書是不是會受讀者喜愛的眼光罷了。那麼有心創作推理小說的創作者和MWT的作家會員們,你們是不是真的有那個能力寫出讓讀者心甘情願掏錢購買的作品?你們是不是有那個能力寫出讓讀者滿意、出版社賺錢和編輯得意這種『三贏』的作品?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洋基球團只能容忍讓有實績紀錄的王建民連爆三場,那沒有實績的作家又怎能有機會在市場上練功夫,以便藉此來修正自己的缺點呢?加油吧,我的朋友和同好們!

 

 

chen908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世界各國,以『crime』為分類的小說應該是大眾小說的主流,唯獨在台灣並非如此。有些出版社甚至企圖湮沒大眾小說和推理此一類型小說之間的界線。這樣看似可以吸引更多的讀者,實則不然,反而會讓原來的推理小說讀者不知道這本小說,而不喜歡推理的讀者上了一次當後,也可能將此出版社的其他作品列為拒絕往來戶了。而有些書,甚至作者本身在後記中都已經承認自己寫的是歷史推理小說,出版社卻故意指稱其為歷史小說,似乎害怕和推理牽扯上任何一點關係,可見推理小說在台灣的地位也不是太受歡迎!否則攀龍附鳳都來不及,又豈會不敢承認?台灣的推理迷基本上還不算太少,而可以接受推理的讀者應該會更多,其實台灣讀者並不會排斥需要推理的作品,否則遠的如「達文西密碼」,近的如「失控的邏輯課」應該都不容易賣的好。其實也應該說讀者並不排斥任何類型作品,要求的只是一個精采的故事可以娛樂自己,但是出版社也不應該以賣新年『福袋』的方式來推銷旗下的出版品吧!出版社要如何定位自己的作品是他們自己的事,但是面對讀者就不應該打迷糊仗,畢竟讀者是要花錢的消費者,沒有理由也不應該被模糊焦點的書所騙了吧!

出版社不想碰推理這一塊的另一個原因是編輯本身對於推理不太熟。過去幾年雖然台灣推理翻譯書充斥,但是卻可以從許多書的簡介、書腰介紹乃至封面封底的描述都常常有些不應該的錯誤,這個應該是編輯不熟悉這本書的背景而硬撐之故。但是這不能苛責編輯,因為台灣的編輯常常一人負責多方面的書籍,甚至新入行的編輯也不一定有受到良好的編輯技術訓練,更不用說對於某一類書籍特別精通了。我們不敢奢求編輯能夠特別懂推理,但是編輯至少要不排斥推理,更用心去處理推理小說;如今網路力量無遠弗屆,要找到協助的力量應該不難。出版社既然養成編輯也需要培養讀者,那就應該多多增加互動的關係;不應該只想將出版社自己選的書一股腦地塞給讀者,傾聽讀者的聲音,對於編輯乃至本土推理作家其實都是很重要的事吧。

 

 

chen908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說起來,台灣本土推理作家最大的困境一直有二:第一,自從台灣『推理』雜誌和『野葡萄』停刊之後,本土推理創作可以說發表的園地幾乎已經沒有了,最多則是只能在網路上發表,而要真正能夠得到讀者的反應後再來修正自己的作品,真的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馬月了。第二,大環境不佳,出版社沒有任何投資概念,只有獲利目標,雖然資本主義社會中這種想法是無可非議,但是出版社有了這種『不論黑貓白貓,會抓老鼠的就是好貓』的念頭,作家縱使過得了編輯這一關,也幾乎只有一次嘗試的機會,一旦銷售不如人意,要出下一本書就遙遙無期了;而這種悲哀不只出現在本土作家身上,翻譯作品亦難逃這命運,臉譜出版社的『007』系列就是最好的例子。在這種困境下,本土推理作家的創作自然是舉步維艱的,更不用說甚麼胸懷大志了!

約莫十年前的一個冬夜,我和藍霄、既晴和冷言與南下的凌徹共五個人在高雄一家現在已經不存在的24小時餐廳裏秉燭夜談。記得當時先是談到二階堂黎人的世界最長篇的推理小說:「恐怖的人狼城」,感嘆台灣當時推理小說出版的漸漸沒落,不知道是否有機會看到這本小說;那時候絕對沒想到小知堂文化後來竟然會把這本書出版!接著,我就問了四位有心要創作推理小說的未來作家,他們的希望和願景是甚麼,沒想到他們都異口同聲地說是想寫出一本類似「恐怖的人狼城」那種讓人難忘的本土推理小說經典作品!當時我自然對於他們的志氣非常佩服,卻也感覺有一點不對勁,卻說不出所以然來。後來在聚會快結束的時候,我才知道哪裡不對!

因為經典並不是要寫就可以寫出來的!文學作品本身之所以能夠成為公認的經典,那部作品很少是作者一心想寫就可以完成的。反而是作者用心創作完成後,經過時間的巨流如大浪淘沙般地考驗後才能夠資格地成為經典的。像孕育了無數後世的文學博士的「紅樓夢」與「莎士比亞作品」,在當時的時空下,前者只是作者滿紙荒唐言的尋常愛情章回小說,後者則是演出賣票的戲劇其地位與現今之連續劇相彷彿罷了!而柯南道爾如果事先知道他的名聲之所以流傳至今都是因為福爾摩斯作品集,想當初就不會把他推下瀑布去謀殺他了。如果沒有贏得一代又一代的讀者欣賞,並且經得起光陰無情的考驗,暢銷書是不可能一躍而成為經典的,不是嗎?台灣的推理小說作家如果真的要爭千秋地使作品成為經典,可能要先讓自己可先爭一時地讓自己作品受歡迎吧!

 

chen908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常常看到許多推理迷上各個出版社的網站,很努力去建議出版社應該要出甚麼書,真的很欣慰推理迷的熱心,但是個人卻也有些無言.因為出版社是將本求利的營利事業,怎麼有可能因為推理迷<好傻好天真>的熱情要求,就會應讀者的請求讓讀者看的<好爽好舒服>?唯有讀者踴躍購買衝高銷售量,讓出版社認為有利可圖,如此才會有後續的出版可能.這個道理不只是運用在翻譯作品,本土推理作品更是需要如此的結果.因此,不論作者和讀者務必要記得,想要讓出版社出你想看的書,只有讓出版社感覺物有所值才可能達到這個目的.並不是出版社太市儈,畢竟出版社不是慈善事業,不可能做賠本生意的.臉譜出版社的主編冬陽說過一句名言:<出版社很辛苦,要養兩群人,一群是工作人員,一群是讀者>.因此.如何在兩者中間求得最大利益,正是出版社的生存之道.如果叫好不叫座的書出太多,那麼那間出版社只會在倒閉時獲得一連串的嘆息而已!

     因此,本土推理小說作者應該設定的方向就是寫出讓大眾小說讀者滿意的作品,當然有人會說這樣可能太過迎合大眾也太沒有原則性,但是試想要讓編輯冒著丟掉飯碗的風險推薦你,要讓出版社擔著賠錢的可能投資在你身上,要讓讀者掏出辛苦工作所得來買你的書又怎麼能不迎合他們呢?畢竟,資本主義社會中顧客永遠是對的. 如果推理小說作者要堅持原則,要孤芳自賞,那不就是把推理小說這大眾文學,搞成了純文學了嗎?以前年少輕狂常常認為赤川次郎的作品推理性薄弱,後來才知道自己是多麼無知.因為推理性薄弱卻故事輕快流暢正是赤川次郎的生存之道,不是嗎?

    Heero在他的文章提到,本屆台灣推理作家徵文獎的作品雖然頗獲推理迷好評,但是他的軍中兄弟卻不太認同.這是一個警訊,是台灣推理協會徵文獎評審的警訊,也是推理小說創作者的警訊.看來,推廣推理閱讀,建立創作典範這兩個目標,MWT還沒有作的很好.而本土的推理小說作者應該還有一條崎嶇的路要走!


chen908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看到Heero的<台灣推理小說要如何九把刀>,我個人有一些同意也有一些不同意.

   同意的部分,正如我向MWT會員們一再講的話,推理小說需要的的讀者不僅限於推理迷,更要擴及於閱讀小說的大眾讀者,如果一般讀者看不懂或讀不下去,那這本小說是失敗的.台灣的推理小說最怕的就是推理迷叫好,一般讀者不捧場,不叫座.如果是這樣,下場不會比所謂的<新浪潮電影>好到哪裡去.台灣的推理小說應該像<海角七號>一樣,植根於本土,加上一個好的故事讓觀眾產生共鳴.有時候,在台灣的推理小說迷反而會害了推理作家,因為他個人看過的名著不少,若用同樣的標準去要求本土作家,那本土作家是永遠很難出頭的.總不能要台灣職棒的投手水準比照MLB或NPB吧.不會走先學飛是不可行的.

  不同意的部分則是九把刀只有一個,赤川次郎也只有一個,可以學習,但是很難複製,他們就像王建民和林志玲一樣,有著自己很難模仿複製的特質.不一樣特質的人模仿也大有可能<畫虎不成反類犬>,別說推理小說界,大眾小說作家應該也有許多人向九把刀看齊,但是成功的又有幾何?我想保持自己的創作風格,卻同時能夠讓一般讀者接受是非常重要的.說一個好的故事感動讀者,比用一個詭計去難倒推理迷進而嚇跑讀者應該是本土推理小說家更重要的課題.

  推理小說作家不能像一般作家只顧寫好故事就成,就像倪匡說的要兜的起來,這一點增加了創作的困難度.而成名作家九把刀當然是很好的學習對象,但是就向張無忌向張三丰學太極劍招一樣,應該只記劍意不記劍招才是.


chen908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