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愛容易相知難

 

   在鄉村地區行醫多年,常常有年老夫妻相偕到我的診所看診,有時候還真的一眼就能夠看出他們互動相處模式的好壞;而他們之間的關係,最好的表現模式是他們互相之間利用眼神的交流就能把要溝通的部份表達出來。當然也有許多氣氛尷尬的夫妻,提供的資訊都互相矛盾,讓你都不知道要詢問病情到底是該問病人還是他的配偶!這個時候,我還真的會心生感慨,結婚三、四十年乃至五十年以上的夫妻,縱使同床共枕這麼久,還常常「其實你不懂我的心」,又怎麼去期望一般的情侶能夠相知相許而成為「知心人」呢?那簡直是神話了,卻偏偏許多人還當真!看起來,歐·亨利的《麥琪的禮物》(The Gift of the Magi)的哭中帶笑都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了!

   人們常常有許多自以為是卻刻意偽裝成道貌岸然的理論,我在診間就常常聽到配偶或親子之間用:「我是為你好」意圖去說服對方,偏偏這卻是我最討厭的一句話。因為夫婦或親子之間,那個佔據主導權的人常常用「我是為你好」,來幫自己解套,以求因為他擅自替對方做下決定的不當行為擦脂抹粉來掩飾!有時候,他們並不是真的是為了對方好,只是要企求自己的行事便利或私慾,乃至個人目的可以達成罷了。省錢、省時、省麻煩都已經是相當不堪的目的了;尤有甚者,有人甚至是利用「我是為你好」來逕行自己的邪惡計畫,讓這句話反而成為坑害別人時的遮羞布。畢竟當你擅自替別人做決定,姑且不論你自己本身的出發點究竟是善意或惡意,而一旦結果卻不如預期,但是已經對別人的人生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時,那麼你是否也能夠完全的對別人真正負責而不是一走了之,棄而不顧呢?很不幸的,我卻常常看到的是,決定他做,後果別人去承擔;順利的時候自然功勞全歸他,而一旦出錯了的當下,若要討論到責任問題,「你的運氣不好」和「我也是出於好意」在這個時候就成了這些人逃避負起責任的最佳藉口了!

   哈蘭.科本的新書《最親密的陌生人》,整本書的主軸其實就是在討論這個「自以為是的善意」的問題。當然,哈蘭.科本再度利用了他個人最為擅長的懸疑筆調,栩栩如生地利用三個主要角色的人生路線交錯,把一件剛發生的失蹤案和十多年前的案件串連了起來,最後揭開了事情的真相。作者的作品一直有著揭開過去案件所留下的謎團,然後連同現在的問題和延續至今的後遺症同時解決。這已經是許多偵探推理或懸疑小說最常用的模式,很多人也都反覆在用此一模式,但我個人認為還是哈蘭.科本用的最好,因為它能夠在已經固定的模式之中,去放入不同的主題而讓故事更有變化,進而推陳出新。

   應該有許多讀者會納悶,為什麼推理或懸疑小說的這個模式會歷久不衰呢?威廉·薩默塞特·毛姆91歲高齡自殺前曾說過:「回憶的重量可以殺人」!憶苦思甜說來容易,卻是苦澀遠多於甜蜜,且心靈一旦受了傷就很難治好了。因為在醫學上,生理上所受的傷害幾個月乃至幾年就有機會痊癒,但是心理受的傷卻只會不斷的迸裂流血,不易結疤癒合。而《最親密的陌生人》的結尾給了讀者一個看似雨過天晴的場景,骨子裡卻告訴讀者明天還說不定是風還是雨啊?看完還不能安心,哈蘭.科本還真是折磨人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en908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